——合肥四中
经过多年苦心孤诣的经营,合肥四中把家长学校建设成为德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阵地。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摸索前进,四中人不断研究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开创家长学校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提高家长家教素养,不断促进教师、家长和学生(子女)在教育活动中的平等和协调、互动和并进。2006年,合肥四中跻身安徽省“家教名校”的行列,可谓实至名归。
英语:知识点覆盖广 内容贴近生活
□合肥八中外语组向会琴
.一、试卷分析
该试卷总体难度较大,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点覆盖面广,注重把知识融于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考察,符合“突出运用,强调交际”的命题原则。同时试题贴近课本,涉及到第一轮复习课本上的语言基础知识,让学生感到平时的教学与试题密切相关,从而促使他们重视平时的学习和考前的复习,同时也遵循了注重语篇,培养能力的原则,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听力题包括九段对话,一段独白,语速适当,语言地道,口语特征明显,情景丰富,主题广泛,材料贴近学生,如第7、9段材料等,但很多问题说话者并非直接给出答案,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篇理解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听力技巧,如先阅读问题,猜测大意,这样有助于对整个材料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意思进行推理,判断。
(二)单项填空题综合测试了词汇、语法和情景交际用语等项目,语法包括了情态动词(第31题),强调结构(第23题),定语从句(第28题),非谓语动词(第35题)等,其中第22、24、26、30等题考察了对词汇的理解,这些知识都是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命题总体上强调基础性、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强调语言使用的灵活性,注重在真实语境中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内容不偏、不怪。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抓好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完形填空难度较大,选项的设置偏重逻辑推理,较少涉及单纯的语法题,干扰项的设置则重在文意干扰,选项显得非常灵活。有些题目要求学生逾越句子的层次,从上下文得到暗示,所以学生做题时必须瞻前顾后,上下求索,才有可能选出准确的答案。这充分体现了完形填空题的考查目标。
(四)阅读材料时代感强,知识性强,阅读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图文并茂,有助于缓解学生在紧张考试中的压力。但所有的文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选项的设置干扰性较大,题型的设置多样化,考察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做题能力,如细节理解,词义猜测,主旨领会,判断推理等。
(五)历年来高考题的短文改错难度都不会太大,二模改错也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只要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在这一项上应该会有正常的发挥。
(六)书面表达题所给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社会发生的事情,做个有心人。从表达的内容上看,一方面要求学生表达清楚所给的观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考察要求上看,它不但测试了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还对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词的使用,合理地分配段落以及段落之间的过渡句的使用要求较高,这些用好了,行文才会连贯流畅,才有可能得高分。
二、复习建议
1.听力训练要有计划性、长期性和连续性,练习的材料的语速要略快于高考听力的语速,这样考试时那种紧张的情况下才可能得心应手。平时训练时,也要带着问题去听,因为只听不做和边听边做对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
2.复习要以教材为载体,夯实基础,积累词汇,不必搞题海战术,要能就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做到举一反三,不必死记硬背,要从真实的语境中领会和掌握它们的用法。
3.强化语篇意识,加强平时限时的阅读训练。就自己常错的题型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4.要多背一些经典范文,模仿准确地道的英语,平时写作中要有意识地多用一些学过的句型,让书面表达闪现出亮点。
政治:试题形式灵活实践应用性强
□合肥四中 段力坤
一、试卷分析
“二模”相比较“一模”适当地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主观题上有所体现,这对经过一轮复习后的学生有了一次很好的检测。试卷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贯彻能力立意原则。
试卷的选择题部分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例如第24题和第26题,检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材料区分把握基本概念之间的差别。主观题在考查主干知识同时,更加侧重能力检测,例如第40题的第6小题,考查实践观点,侧重知识转换能力;第39题的第3小题,考查国家职能,侧重解释能力;第39题的第1小题和第40题的第5小题,分别考查对外贸易、三大产业知识,侧重推理能力。
2.试题形式灵活,实践应用性强。
例如第26、30题分别以漫画和名言为载体,形式多样;第27题,贴近生活,考查经济学中的汇率和银行利率的相关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突出对教材重难点的检测。
坚持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题目紧紧围绕课本当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对哲学部分的检测,主要有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矛盾的观点,以及认识论中关于实践等观点;对经济常识部分,主要为税收、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外贸易、三大产业等相关知识;政治常识部分,主要以国家制度为主线考查学生对教材重难点掌握的程度。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
试题取材新颖,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试卷涉及生态文明、宏观调控、民族问题、《劳动合同法》、自主创新、迎奥运等社会热点。
二、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在第二轮复习中仍得坚持不断地巩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的根本特性。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宏观把握知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2.关注热点专题,理论联系实际。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学生要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以问题为主导,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在平时搜集浏览新闻热点时,决不能仅仅看“热闹”,而应该要求自己从经济学、哲学以及政治学角度去分析挖掘材料。
3.科学做题,提高解题能力。
根据第二轮复习目标,学生应当有针对性做一些练习题,其中历年的高考真题是考生们最应当利用好的宝贵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高考题的整体风格。
地理:凸显学科特点 重视思维能力
□合肥八中地理教师:邵亚飞
一、试卷分析
试题总体难度与高考基本相当,内容结构上区域相关知识不多,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图像设计新颖,类型多样,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又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地图,图像信息的基本能力。如选择题3-5题利用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的月球图像。
2.试题围绕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来展开,突出考察学生对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选择题第8题,引入生活中的佛教、可口可乐、移动电话及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来考察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3.关注热点,高考试题多以社会生活的地理问题、地理现象为中心,考察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程度,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二模”试题中的3~5题围绕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及40题综合题中的北京奥运等,但这些问题的呈现却避开热点问题,如这两题分别考察了地图知识的应用、岩石的成因、气候的类型和特征等。
总体上讲,“二模”文综地理部分侧重细节,注重基础,这对以后的二轮复习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复习建议
第二轮复心应该把课本的主干知识整合成若干专题复习,突出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在梳理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地理原理、规律来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等。因此要注重知识的联系迁移,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尤其要注重加强读图分析题和材料分析题解答能力的锻炼,提高综合复习的效率。具体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看要点,想内容。每个专题已经把相联系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看知识要点,采用“过电影”的方式,在脑海中再现相关内容。一是温故知新,二是对期中薄弱环节可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每个知识点加以落实,这样省时省力,效率较高。
2.看图,想空间。图像是最具学科特点的地理语言。平时就养成读图的好习惯,逐渐提高信息获取、空间定位、空间联系、空间思维、空间表达、相关性分析等能力。
3.看典例,想方法。这里典型例题包括以前的错题和薄弱环节的例题。把它们总结到一起,经常翻看、总结分析解题的思路,以利于相关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历史:难度适中便于学生发挥
□合肥八中历史教师:邓宗国
一、试题灵活,注重考察学生能力
特点:试题比较灵活,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如选择题第12、15、16、17、19、20、23等小题;题型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如选择题共12小题,试题提供了8幅图片,通过提供有效背景,引导学生思维,突破入题切口,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的趋势和特点。
策略:在二轮专题复习时,我们应注重启发思维,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并且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的思维能力。
二、试题难度适中,便于学生考试发挥
特点:试题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选择题第13、15、18、19、20、21、22等,主观题38题的(1)、(3)问等。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这样既便于学生考试发挥,考出较好成绩,同时也便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策略:复习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达到目的。通过做题,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反思,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提高了解题能力。但不能陷入题海之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之下精选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练习后及时分析总结。通过必要的练习,分析总结,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才能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注重考查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
特点: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如主观题第38题,考查重点是经济史,中外历史结合,古今历史联系。
策略:第二轮专题复习是完全打破教科书原有知识体系而进行的归类复习,而善于分类,找准角度,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则是第二轮复习的关键。
四、彰显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特点:试卷选择题的第13小题,文综40题第(1)、(2)两问,很明显考查的是热点问题:2008年奥运。值得一提的是,在复习迎考中学生要关注热点问题,但不能过于追逐热点。
策略:我们在学习与复习时要尽量避免对那些零碎琐杂、孤立静止等史实内容的复习,复习的重点尽可能放在那些能体现文明演进过程、具有人文价值、贴近时代并能较好地考查出思维品质的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也就是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总之,通过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呈现在你脑子里的历史知识应不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乱麻团,而是有骨有肉、纵横交错有致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第三轮的强化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